主页 > 食药安全 > 正文

泸州黄蕾:电视路上的追梦人

2013-08-10 13:15 | 来源:


(黄蕾工作照)

——记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黄蕾


酒城新报记者 石光亮
       近日,泸州电视台策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互动新农村频道总监黄蕾,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该评选每两年评一次,在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今年共有17个市州广播电视台推选的28名电视艺术工作者参评。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最终确定了10名。黄蕾今年35岁,从毕业到现在,她在泸州电视台度过了17个年头,主创和参与主创的电视节目,先后有十多件获国家级政府奖和学会奖,保持了泸州地区的最高获奖纪录,创作的纪录片被选送到德国、瑞士和半岛等电影节参展,获得省级政府奖五十余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一等奖,参与主创的栏目《每日800》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十佳栏目,另获市级政府奖若干。在泸州电视界,获大奖数量如此之多的记者很少,这样的成绩在省内同行中也当属佼佼者。那么,黄蕾是如何走上电视之路,这条路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邻家有女初长成
       7月15日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泸州,闷热的天气让人睡意连连。黄蕾回到办公室,擦了擦汗水,给记者倒了一杯水。采访黄蕾之前,记者综合各方面“情报”,脑中初步勾勒了一个“眼神犀利、言谈儒雅、思想深邃”的艺术家范儿。然而,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的却是一个乐观开朗、怀抱理想、勇于挑战、热爱工作的平凡新闻人。“神也是人,只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他就成为神。”这是电影《头文字D》里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而黄蕾,则告许我们怎样从平凡人变得不平凡。
       1978年,黄蕾出生在泸州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亲黄纯祖是当时乳制品厂的兽医,母亲黄端宜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按黄蕾的说法,从小在城乡结合部长大,性格中自然多了些“野生”元素。那时,她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满山遍野到处跑,甚至爬到别人坟头摘桑椹吃得不亦乐乎。
这种“放养式”成长,也差点让黄蕾丢掉小命。“我到现在都不会游泳。”谈到那次儿时遇险,黄蕾既害怕又佩服自己的随机应变。
       小学时的某个夏天,作为孩子头的黄蕾,霸气地带着一干小弟、小妹,扛着竹竿,雄赳赳、气昂昂地到一个池塘捞浮萍。这个池塘水很深,当时还盛传里面有水蛇。到池塘后,她或许太过兴奋,脚底一滑,“扑通”一声掉进水里。小伙伴哪见过这场面,都吓傻了。黄蕾落水后,第一反应居然是想:该不会真有水蛇吧!回过神后,她突然意识到情况非常危险,慌忙之中想到捞浮萍的竿子,随即大喊:“把快竹竿递给我!”正是这根竹竿,让黄蕾捡回了小命。之后,怕穿着湿衣服回家挨骂,黄蕾想了个“聪明”的法子:把衣服晾在竹竿上晒干,把自己也晒干。傍晚,她穿着晒干的衣服,装作从来没有落水一样,屁颠屁颠地跑回家。
        “这件事我一直瞒着父母,直到两年前才告诉他们。幸亏他们一直不知道,要不得担多少心啊!”黄蕾开朗的性格或许与生俱来。

    “黑眼圈”从校园开始
     当被问及会不会性格开朗而被人认为是“女汉子”(注:指行为举止比较男性化的女性)时,黄蕾笑着说:“不是女汉子,也不是温柔型的,不过我从小就很听话。”的确,从小学到中学,黄蕾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让班上“纯爷们”感觉生不逢时,大队长、班长、团支书……黄蕾经常主持学校的大小活动。1993年7月,黄蕾以优异的成绩从泸州二中(今泸州老窖天府中学)初中毕业,家里本着“跳龙门”、找工作的朴素想法,为她选择了一所中专学校泸州财经学校,开始3年的电算化会计学习。正是在这3年里,她为自己铺垫了新闻之路。
      曾有一句玩笑话:不想当司机的厨子不是好裁缝。在泸州财经学校,黄蕾学着会计的知识,却爱好播音主持。在校期间,她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把自己的声音传遍校园每个角落,在学校非常受欢迎,还曾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她又积极参与创办“江帆”文学社,担任第一任副社长。当时,文学社有个专门的办公室,她经常都会去编辑、排版、较稿,困了就在办公室椅子上睡会儿,一早又去放广播。“熬夜的本事就是那时候练就的,这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虽然经常会有黑眼圈。”现在,她的网名就是“黑眼圈”,空间名则是:黑眼圈的小胖。 
走上新闻之路的“小胖”
       1996年6月,18岁的黄蕾从泸州财经学校毕业,背着双肩包、胖乎乎的她进入了泸州电视台新闻部担任记者,全台爱称“小胖”。谈到这段经历,淡定的她也直言“完全是意外”。
       原来,实习期间,由于在学校有播音主持和创办文学社的经验,黄蕾有机会进入了泸州电视台,跟着老师跑“两会”,接触着似懂非懂的各种专业术语,从未接受新闻写作培训的她,一开始也觉得很受打击,一篇几百字的消息,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会被指导老师删改。
虽然这样,黄蕾从新闻采访中,了解别人的故事,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种感觉让她深深爱上了新闻工作。“刚开始,也是晚上写稿,有时写到凌晨,有时太困了就睡一觉再起来写,第二天很早又出去拍新闻。不会觉得精力不够,也不觉得好辛苦,能够做电视很高兴。”
      后来,泸州电视台面向全省公开招考主持人,黄蕾从强手如林的四百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泸州电视台的正式主持人、编导。从此,走上了长达17年之久的电视之路。
电视之路,累并快乐着
   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中专毕业生要想在电视这一行做出成绩,必然要比别人多付出努力,此后黄蕾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年轻电视节目编导和主持人。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制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播种希望》,关注残疾人的十年《康复》 
 1997年,偶然的机会,黄蕾得知泸州市残联引进了一个“新鲜”项目——盲人社区康复,即由健全人担任康复员,蒙上眼睛学会各种生产、生活技巧后,走进盲人家庭,手把手地教会盲人生活自理、自食其力。
     这一项目当时在整个中国都是第一次施行,合江县成为全国首批两个试点县之一。黄蕾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国家对残疾人的帮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扶贫济困,真正开始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常态和精神层面,此后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对康复工作的采访拍摄,跟踪纪录康复工作开展过程中那些感人的故事。

      黄蕾近照
       两年中,黄蕾和工作搭档多次深入农村,不分严冬酷暑、走田坎爬大山、甚至和采访对象同吃同住,蒙上眼睛出行体会盲人的感受,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抓拍到很多感人的细节。为了赶在“全国助残日”当天播出节目,她和搭档在制作机房工作了四个通宵。
节目播出打动了很多观众,并且获得了当年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政府奖一等奖,此时黄蕾才刚满二十岁,如此年轻就能担纲长纪录片的编导并获省内最高奖,这在泸州电视台历史上是第一人,在全省同行中也不多见。 
      “初战告捷”让黄蕾备受鼓舞。此后十年,黄蕾从未停止过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注。 2007年,黄蕾再度创作了反映康复工作十年的长纪录片《康复》。重访那些十年前的康复员和盲人时,很多盲人一听声音还能立刻叫出“黄记者”。
       这一次,黄蕾拍摄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素材,再运用那些十年前宝贵的影像资料,浓缩成了54分钟的节目。在进行后期制作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黄蕾和搭档们吃、住都在编辑机房,不分昼夜超负荷的工作让她心力交瘁,年纪轻轻就落下了肩颈疼的毛病。靠着超强的意志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黄蕾带领创作组完成的长纪录片《康复》参加2007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评选,征服了国内外评委,在559部参评片中,获得“十佳纪录片”奖,并走出国门,入选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和半岛电视节参评。此外,《康复》还获得了第九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奖,并被凤凰卫视欧洲台采用播出,让国内外观众强烈感受到是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关爱、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让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不感孤独无助,平等享受和谐社会的温暖阳光。

情系《迷恋网吧的孩子》,探讨《成长的烦恼》
       一直以来,黄蕾都非常做关于青少年的节目,曾经她创办和主持的《青青校园》栏目为她赢得了很多校园小粉丝,到今天很多孩子长成了大人,常常有人见到黄蕾会说“我是看着你的节目长大的”,黄蕾总是由衷地感叹“可见我有多老!”。
黄蕾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不仅是展现他们的美好,也关注他们成长中的问题。
       2003年6月,观众反映市内网吧普遍接待未成年人进入,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黄蕾和同事不惧危险、不畏权势几度暗访网吧、倾听家长心声、报道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现状,制作了《迷恋网吧的孩子》系列节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目在市委常委会议上作为汇报片播放,这在当时的泸州尚属首次,而后市委市政府作出整顿网吧经营行为的决定,直接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节目获得当年全省节目政府奖一等奖。这一年,黄蕾所在的《社教800》栏目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栏目,选送参评的上、下半年代表作均出自她的节目。
         2004年,黄蕾策划、编导、主持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型谈话节目《成长的烦恼》,该节目播出时获得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好评,并以主题厚重、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编导构思巧妙、主持收放自如赢得全省和全国专家的好评,节目获得2004年度“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少儿节目类第一名,这是目前泸州电视界所获得的行业内最高奖,也是当年全省唯一一个。
在全国一千三百多个节目参评的情况下,面对中央台、各省级台等强大对手,黄蕾主创的节目让国内电视行业内的精英们认可。

演小品,跟观众的另一种交流
       “不主动,不拒绝”。这是黄蕾在和朋友交往时风格,换句话说,就是“外表淡定,内心狂热”。这样的人,特别是电视人,除了本职工作外,往往还有一个压箱的看家本领,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而黄蕾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
        2013年泸州电视台春晚上,同事为黄蕾量身定做了一个小品,让她一个人分别扮演“保洁大姐”、“买菜大妈”和“邻居黄奶奶”三个角色。这些“路人甲”,性格各异、举止不同、年龄有跨度,演出有一定难度,但黄蕾的表演很有亮点,让观众印象深刻。其实,黄蕾表演小品并非临阵磨枪,很小的时候,她的心中就萌发了表演梦。“科学家、老师、演员,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三部曲”,黄蕾说,“看着演员们想哭就哭,眼泪像水龙头一样哗哗地流,这让我很好奇”。

       黄蕾(左三)小品招亲合影照
        好奇的黄蕾有时对着镜子,脑中设想一个悲伤场景,自言自语。几次下来,居然真的流出了眼泪。在读书期间,她尝试进行小品表演。后来,演小品让她顺利通过了主持人招考的面试,她通过无实物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控诉爸爸“只顾打麻将、不顾家人”的“儿子”形象。角色反串非常成功,考官们个个看得泪流满面,心中为之震惊:小姑娘果然有两把刷子,是主持人的好苗子。
      往后的日子,黄蕾经常在小品中出演“媒婆”“大姐”“大妈”等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创作和主演的小品《招亲》还获得了全省广电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

梦想不止步
   
      黄蕾,这个曾经人称“小胖”的丫头,在从业17年的时间里,为观众奉献了一大批喜闻乐见且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电视节目,她享受其中,收获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为此熬夜加班都是家常便饭。
      “每一个作品都好像经历了一次女人难产时的痛苦。不过,电视事业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在从事第一份职业时就能与自己的兴趣完美结合,我是这样,所以觉得幸运,也非常幸福,有泸州电视台给自己宽广的平台,有无数前辈和同事给自己指点和帮助,内心的动力就更加源源不断。”面对十七年的坚持,黄蕾如是说。
     今年5月,黄蕾走上新的岗位,成功竞聘为泸州电视台策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互动新农村频道总监,从而也离开了工作了近17年的社教部。新的岗位,就是新的挑战。面对新的目标,她展现出干练和拼命的一面,常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她希望把互动新农村频道办成农村、城市都爱看的频道,希望给广大观众提供 “有用的信息”“有效的求助”“有趣的生活”“有心的服务”,让“红海椒台”成为像“芒果台”一样深入人心的品牌。
小时候,黄蕾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喜欢在大山上、田野里疯跑疯玩。这些年她也做过很多农村节目,她希望将自己的田园情结和电视情结完美结合,在追寻电视理想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来源:酒城新报2013年7月19日67期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