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岁老人汪吟秋
四川文明网泸州讯(袁玉华)“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句歌词唱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有的老人喜欢围着儿孙转,在小孩身上寻找乐趣;有的老人喜欢打麻将,在牌桌上消磨时光;有的老人喜欢跳舞、舞剑,在锻炼中娱乐自己……而有一位老人,却在退休后,以80岁高龄开始学习写诗作画,99岁还将作品汇编成书。直到现在,101岁的他仍然笔耕不辍。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奖励,他还被授予“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称号。他,就是茜草街道金沙社区居民汪吟秋。
百岁老人 上三楼不气喘
7月19日上午,笔者到百岁老人汪吟秋家采访。老人正坐在寝室的书桌前练习书法。看到记者,他慢慢迎了上来。
老人的女儿汪泽玉告诉笔者,父亲眼睛患了白内障,但耳朵很好,跟他讲话不必很大的声音他都能听到。父亲的饮食没有特别之处,每天早上吃一个蒸蛋。由于牙齿不好,中午、晚上就吃大半碗稀饭。老人不吃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他的零食很简单,一般是吃一点葡萄,偶尔也吃半截香蕉。
汪老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醒来在床上从头到脚进行自我保健按摩。早餐后,老人下楼去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老人散步回来,一个人登上住的三楼,还没有气喘吁吁,真的是不容易啊。
“没有病,主要靠锻炼。”老人反复向记者强调说。
性格温和 教育孩子有方法
汪老退休前是企业的会计。解放前读过几年私塾,13岁就到书店当学徒,一有空就阅读书籍,这对他后来的诗词创作帮助极大。汪老32岁做企业会计,一直干到63岁才退休。他能当会计,完全靠自己勤奋学习的结果。退休以后,因为企业需要,汪老又返聘继续工作到80岁才退下来休息。
汪老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女儿汪泽玉的记忆里,父亲脾气特别好,从不跟人争吵和打骂他们。他们有时犯了错误,父亲只是批评,从不训斥,他们都很喜欢父亲。老人和儿媳妇相处得也很好,从来没有和儿媳妇红过脸。邻里关系也不错。
汪老在家里除了练一练书法,就是看电视,主要是看新闻联播。由于眼睛不好,汪老如今看书由女儿念给他听。有时候怕麻烦女儿,汪老就拿起放大镜一个人慢慢地阅读书籍。
老骥伏枥 他的创作从80岁开始
80岁退下来之后,汪吟秋老人在家里呆不住,就报名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书法、诗词和打门球,直至老伴骨折卧床他才退学。
退学后,汪老仍然爱好诗书艺术,情性清虚,勤于研修,艺术造诣突飞猛进。91岁时,汪老创作出《尧天乐》诗云:“九十康宁幸福哥,笔飞墨舞笑吟哦;诗书作伴尧天乐,山水怡情誉寿多;禅定不参勤锻炼,无为守静淡蹉跎;关怀有党金生活,百岁风华醉素娥。”中华名人志专家对他的评语: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经反复锤炼,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并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其书法作品雍容大器、古朴隽永,气势磅礴、意蕴悠长,深受大众乃至国际友人的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
汪吟秋老人的作品,虽然是一幅静态画面,却完美凸现其动态的韵律,其势之大、其力之沉均表现出其功力所在,给人以突出、稳健、灵动的艺术享受,作品渗透着力与美的张扬和平衡,生动表现了老人刚直、爽利、豪放的性格。
汪吟秋老人在99岁时将自己的诗词、书法作品汇编成《颐老春秋》一书,这是泸州市出书者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长者。汪老的作品多次获得奖励,被授予“国学十年明珠艺术家”、“全国中老年书法家百杰”、“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等多种称号,其书法作品经“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鉴定,授予他“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称号。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如今,汪老101岁了,但仍然不闲着,克服视力的困难,坚持书法创作和诗词创作,书写更加久远、厚重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