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又发布了两个与儿童用药相关的信息。6月27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征求“含可待因感冒药说明书修订要求”意见的通知》,拟将含有阿片类成分的用于感冒或过敏引起咳嗽的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7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清开灵注射剂和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说明书的公告》,要求清开灵注射剂说明书禁忌项应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孕妇禁用。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记者 王娅青
儿童使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风险大于获益
阿片类药物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任艳丽介绍,阿片类药物通常包括阿片、可待因、吗啡、罂粟碱等,主要作用是镇痛、止咳、止泻、麻醉、解痉等。这类药物属于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其中的可待因属于中枢性镇咳药,临床上用于无痰的干咳,只有经过精神麻醉药品管理培训的执业医师才能开这类药物。
近期,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梳理了阿片类药物尤其是可待因和氢可酮用于儿童镇咳的治疗背景、临床应用趋势、严重不良反应及滥用情况。经专家论证会表决,认为含有可待因及氢可酮的感冒镇咳药在18岁以下人群中使用风险高于获益,要求将含可待因或氢可酮的阿片类感冒镇咳处方药适应证限制在18岁及以上成人。
“使用含阿片类物质的处方药治疗儿童咳嗽和感冒有严重的风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恶心、呕吐、便秘、气短和头痛,更严重的是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任艳丽说,由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他们往往不能及时表达,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很难被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可待因、氢可酮等阿片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这类药物合理使用可发挥治疗作用,使用不当特别是滥用就会成为毒品。
清开灵注射剂
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清开灵注射剂是由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等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醒神开窍等功效,主要治疗外感风热时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等,以及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
《关于修订清开灵注射剂和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说明书的公告》指出,清开灵注射剂说明书修订要求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或苍白、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全身性反应(如畏寒、高热、疼痛、乏力、多汗、水肿、颤抖);血管损害和凝血障碍(如黏膜充血、紫癜、静脉炎),等等。
其实,早在200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首次通报了清开灵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近年来,该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2009年4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1期)》上指出,在清开灵注射剂死亡病例中,27%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存在多组液体、多种药品混合滴注的现象,输液量较大。
6岁以下儿童
不主张使用抗感冒药
儿童感冒很常见,通常6岁以下的孩子每年感冒6~8次,6岁以上的孩子每年感冒2~4次。任艳丽说,儿童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自限性,一般不用治疗,一周左右就会痊愈,除非儿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6岁以下儿童感冒不主张用抗感冒药;婴幼儿不要使用麻黄碱等收缩血管的药物,不使用复方感冒药,不使用抗过敏药(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不使用支气管扩张药(易坦静)。”任艳丽说。
儿童感冒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任艳丽介绍,具体如下:
1.发热是感冒的常见症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超过38.5℃时,2月龄以上的孩子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的孩子可考虑使用布洛芬,两次用药要间隔4小时以上,一天不超过4次,不主张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热药。
2.感冒后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鼻咽分泌物刺激引发的,通常感冒后期会持续1~2周。6岁以下儿童感冒咳嗽,不主张用止咳药,大于1岁的孩子可适当服用蜂蜜水,对咳嗽有缓解作用。如果孩子痰液较多,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氢溴酸右美沙芬来化痰。6岁以上的儿童感冒咳嗽较重,可考虑使用糖浆剂止咳。
3.感冒时鼻塞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主张使用麻黄碱等收缩血管的药物。
“孩子感冒时做好家庭护理很重要,确保休息,进食温热食物,使用冷雾加湿器湿化环境,不推荐吸入蒸汽或加热湿化空气。”任艳丽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