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刘加平:大国崛起说中医之四如何检验医学和中医

2020-04-15 18:06 | 来源:



作者:刘加平(四川)
 
    编者按: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至今,乃我们的“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列强入侵,西学东渐,西方西医文化进入中国并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争论中,中医药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将中西医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中西医历史、区别及其功效,弘扬中医药文化,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健康在线www.jk086.com等联合聘请著名中医师刘加平先生撰写《大国崛起说中医》一文以飨读者。文字较长,我们分为前言、什么是中医、中西医之别、中医的现状、如何检验医学和中医、如何振兴中医、中医走向世界等七个章节连载,希望中医药的专家及爱好者阅后能从中受益,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也就是我们发布此文的目的和意义
 
 

 
 四如何检验医学和中医
 
     当前,西方文化和科学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不少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文化自信。外国政治、经济,尤其是科学主义、个人主义文化的入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即是内证外察为基础的道学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想,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棵大树,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中医的衰落,代表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或说传统文化的衰落,导致了中医的衰落。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最宝贵的是文化。国家灭了,还可以重建,如果文化灭了,这个民族就真的被消灭了!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上建立起来的医学。中医是建立在内证外察法和整体观系统论的认识方法上的,属于对事物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认识;西医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和还原论的认识方法上的,属于外察法范畴,偏于局部的、个性的、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来说,中医是道学的应用,西医是科学的应用。道学的认知内容包括精神的内证和感官的外察,科学的认知内容只有感官的外察。二者各有价值,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否定。二者都是追寻真理的方法和工具,追寻真理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现代科学的方法是实验求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道学所包含的内容也可以逐渐地被科学验证。但科学只能对已验证的部分和领域下结论,不能对没有验证的方面指手画脚。以目前科学对道学和中医的检验和了解程度,无法对中医作出过多的评判。所以,说中医不科学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居心叵测!
    中医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虽然一时难以被人们全面认知,但她的疗效是客观存在的,对科学来说,她是一个科学探索的未知宝库,不能因科学暂时不了解她而排斥和打击她。相反,科学应该不懈地去了解和认识她,作为中医本身来说也是欢迎的,她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是可以用目前的科学方法来检验的,但前提是:用事实说话。之前,我国虽然对中医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但由于指导思想和方法的错误,成果十分有限,原因在前文“中医现状”一章中已有提及。如何检验中医,让大家认识中医和认可中医,给大家一个发展中医的理由,已是中医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情。本文作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性建议。
    中医并非不能评判,能评判中医的,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检验医术的唯一标准是疗效!同时建议西医也拿出来作这样的评判,而不是用医学设备先进、西药的三期临床来证明自己的科学性,验药和验医是两回事,西医关于疗效的检验无法回避。

一、关于检验的相关问题

   (一)医学需不需要检验?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你会怎么看?中医、西医都是人类医学,病人希望两个都有用,一个病用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中医行就上中医,西医行就上西医,这样多好!如果一种医学太强势和霸道,硬说另一种医学不行,把它打压下去,然后一家独大的时候,不管行不行,老百姓都没有选择了。有效无效都是它说了算,标准由它定,病人能分辨得清楚吗?在我国,现在的西医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医学需不需要检测?中西医都能治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整个医学的角度来说,都有用,都应该存在,不因检验而否定之。但哪些疾病是中医之长,那些疾病是西医之长,确是有必要研究研究,检验检验,让广大群众心里有数,明白就医。但该怎样来研究和检验,不能一家说了算,要拿出一个大家都认为公平的方案出来,其核心就是疗效的评价标准。
    这种检验不是要让中西医双方打擂,而是要让双方各显其能,各展其长,并期望能找到合作的共同点。双方的共同目标是疾病,不是要压倒对方,也不是要攻占市场。这件事情做好了,对人类医学将产生十分长远的影响。
    (二)什么是真正的疗效?

    要检验一项医学技术好不好,最关键的是疗效。在主流医学西医的语境下,西医代表科学和权威,有无疗效和疗效的标准都是他们说了算,大众已丧失了判断的能力,却不知道很多地方被糊弄了,甚至包括医生自己。中医呢,大多已忘掉自己的本来面目,体制内的基本上西化了;民间中医叫着要跟西医PK,按西医的标准去PK,有可能胜出吗?那标准本身是为西医量身定做的呀!
    一句谎言听三个人说,就会怀疑它是真的,听十个人说就会基本相信它,听三十个人说就会确信不疑并去捍卫它。以西医治病的疗效来说,比如治疗感冒发烧,西医无特效药,就是对症治疗,给予退烧,烧退了,几小时后再发烧,西医又再退烧,之后又再发烧,再退烧,再发烧………直到自愈;治疗高血压,西医给予降压药治疗,血压下降,第二天又升,再吃降压药,第二天又升,再吃再降,再升……直到终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家认为西医治病了吗?治了。解决问题了吗?从医学的角度、治病的角度来说,肯定沒有!但从症状和指标角度来看,见效很快,虽然不断反复,但不管如何,吃药后就压住了。西医怎么说呢?它说这病就该这么治,高烧不马上退,要烧坏身体烧坏脑;高血压不马上降,要血管破裂、脑梗或脑出血。能把烧退下来,把血压控制下来都是我们的功劳呀!大家一听一想,多亏医生了!时间一久,大家就认可了这种治疗。这种控制症状、指标的结果就成了疗效的标准。
    医学是解决疾病的,有效无效应该看疾病解决没有,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目前在西医的语境下,有病无病都成了很难认定的问题,有病无病是仪器说了算。一个人自认为有病,出现头晕、脑胀、身重如裹、饮食不佳、口干口苦、大便稀溏、浑身乏为等各种难受症状,排除精神病史,找西医诊治,医生看了病人的各种检查报告,沒有异常,于是就诊断此病人无病。这是找西医治病常遇到的问题。病人不服,因为他觉得自己确实病了;医生也无奈,因为他却是没看到病源,不知为何病?无治疗对象,无从下手。如果作为旁观者,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可以看看中医遇到此类问题是什么反应,此病人又来找中医,并附上了一叠西医检查报告。中医医生问问症状,看看舌象,把把脉,也没看检查报告,肯定的告诉他确定有病,虽不严重但不能拖延,得赶紧治,病者问医生是什么病呀?医生说:你的病是湿热困脾,湿热积聚中焦,阻碍了脾胃功能,所以不思饮食;脾主肌肉和四肢,湿气弥漫肌肉和四肌,阻滞了气机,故身重如裹;湿热上蒸于头,故头晕脑胀;脾不化湿,湿气下注,故大便稀溏;中焦阻滞,津不上承,郁热上蒸,故口干口苦。病人问医生病好治吗?医生说不难治,清化湿热,健脾开胃就行,吃几付中药就会好。病人很困惑,问:为什么西医那边作了那么多检查,都说我无病,而你没检查,没看报告,只是把把脉,看一看,问一问,就诊断出了我的病,并且怎么治都很清楚,差别为何这样大呢?医生说,医学观点不同,有些非器质性病变和非感染性病变,靠医学仪器是查不出来的,还得靠人。病人反问:同样是医生,为啥中医不通过仪器就能看出病来?西医不能呢?医生说:这是诊病理念、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西医认为人体都是由微小的细胞组织构成的,找到了细胞组织的问题就找到了疾病的根源,比较注重观察的客观性和微观性,所以,越来越依靠科学仪器检测,弱化了本来不强的人工诊断。中医则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人体内的病态变化都会从外在的神、色、形、声、语、脉、态等上面表现出现,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就可以诊断出来,千百年来,历代中医大家留下了丰富的诊断经验,通过大浪淘沙,总结出了系列有效的诊断标准。现代中医师只要认真学习就能掌握和应用,对疾病作出诊断。除非必要,中医一般也不要求病人作仪器检查。病人满意而归。
(三)怎样制定疗效的标准?

    看了上面这个人的求医经历,大家认为他究竟算不算有病呢?如果说没病,那么中医对此病的所有诊断和治疗就没有意义;如果说有病,那么说明西医对此病的诊断有漏洞,也说明诊断方式有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中西看病的角度问题,如果让中医和西医辨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的结果是看谁更有话语权就谁说了算,但服不了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换一种思路,不是从中医,也不是从西医的角度,而是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思考。
    医学是为人民群众解决病痛的,来看病的人说有疼痛,你找不到疼痛因子,不能否定他疼痛的这个事实。这个问题此医生解决不了,而彼医生解决了,不能说彼医生给病人吃的是安慰剂,不然当初此医生为什么不给病人吃安慰剂呢?
    所以,一个医学和一个医生当以解决求医者的疾病和痛苦为目标,疗效也应该以疾病和痛苦的消失为标准,急性病以消除症状和无后遗症为标准,慢性痛以消除症状、去除病因和一定时间内不复发为标准。

二、疗效检验的原则

     以最快最好的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伤害最少,后遗症最小为第一原则
     检验的评判以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为原则。此为第二原则。必须保证参与检验的人员组成的客观性、专业性和代表性。
    资料真实,不隐瞒、不欺诈,此为第三原则。
     排除非医疗因素干扰,此为第四原则。

三、疗效检验的方法

   (一)规范病名。
    将中西医双方现有的病名集中在一起,由双方研究,将意思相同或近似的病名确定为一个大家认同的名称,将双方不同的病名全部罗列。形成一个不分中西,全体医者和大众共知的疾病名录。这样的名录,解决了西医说不是病,中医说是病;或者中医说不是病,西医说是病的问题。名录上的病,认为不是病的一方,你就不要去治,让认为是病的一方去治。
    (二)临床试验
     中医和西医双方,其他少数民族医学也可加入。各自针对疾病名录上的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疗效证明。疗效证明来自于临床实验和实践,临床实验和实践的具体设计要求由国家权威专业机构制定,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客观性。之后由国家管理部门组织和授权组织专家组进行认定,检验评判以疗效为标准,以最快最好的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伤害最少,后遗症最小为第一原则。在不扩大创伤、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治疗技术和手段不限。
    (三)鉴定和评判
    这是一样国家行为,目的是检验各种医学的特色、长短和能力范围,所以,由被检验的医学推荐有代表性的医疗人员组成团队,在指定地点开展医疗活动,按严格的试验设计进行医疗实践,以及观察、收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试验验证材料,交付检验。
     国家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授权的行业管理协会,是主持此项医学检验工作的主体。参加检验的医学各自在疾病名录上选择要接受检验的项目,提供真实有效的临床实验资料,接受检验主体的检验,包括现场检验、真实性调查和资料检验。

四、临床实验和实践的设计要求

(一)每个病种的实验观察样本必须达到规定数量。
(二)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医学实验不宜设置非治疗性的对照组。所以,根据我国实际,建议由中医和各民族医学与主流医学西医进行对照实验。
(三)同一种疾病的病人,按轻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或者分成一般、重症两组,由病人自愿选择西医或中医等对照医学。样本人数达到要求即可开展试验。
(四)对参试各方采用的诊治手段不作限定,
(五)治疗在封闭环境下进行,排除人为因素干扰。
(六)治疗时长由双方共同认定,时间一到即停止试验。进行效果测试,或在规定的观察与与回访期进行观察和回访,效果测试或采访要求有第三方在场。
(七)对疾病名录中,沒有对比医学参与对照实验的,由病名提出方单独提出试验验证方案,由验证专家组审批后,自行组织实验。由第三方或专家组派人监督。
(八)危症患者暂不例入对比試验范围。待医学大检验之后,通过对各种医学的优势和长短的客观了解,对各种危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可于各种医学中,找出最佳的组合治疗方案,提高危症病人抢救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五、疗效检验的评判标准

    (一)首先评判治疗的性质是本质治疗还是姑息治疗。
1、本质治疗,即是不但治标而且治本的诊治技术,治疗不是针对疾病的某一个症状和某一个指标,而是整体的治疗。
2、姑息治疗。即只针对人体内疾病所导致的单一症状、单一病因、单一指标,或部分症状、病因和指标而进行的,非整体性的治疗。
    (二)鉴别有效的治疗
1、对于本质治疗,有意义的治疗包括:
A、新病和急病,治疗后所有的症状和异常指标,在一定时间内(短期)消除,考察期内不复发,沒有后遗症,被治愈的。或未被完善治愈,但症状和指标有缓解的。
B、旧病和慢性病,制定阶段标准。治疗后,症状和指标不再继续加重,得到控制的;症状和指标不断向好和减轻,有显著效果的;症状和指标在一定时间内消除和转为正常,在考察期内不复发,被治愈的。
2、对于姑息治疗,有意义的治疗包括:
A、治疗后,病因消失而伴随症状和异常指标消失的,停药后在考察期内亦不复发,而被治愈的。
B、治疗后,部分症状和指标好转的,停药后在考察期内不反弹,其治疗有效,且未引发其它疾病的。
C、停药后马上复发在考察期内复发,继续吃药后又能控制,控制期内病情稳定,不持续加重的,或者加重缓慢在认可范围内的。
    (三)鉴别无效和伤害性治疗
1、对于本质治疗,无意义和伤害性的治疗包括:
A、治疗后,症状和指标没有得到改善,无效的。
B、治疗后,症状和指标加重,或者引发新的疾病,为伤害性治疗。
2、对于姑息治疗,无意义和伤害性的治疗包括:
A、治疗期间,症状和异常指标仍然存在,或有加重,或出现新症状,为无意义治疗。
B、停药后会复发或加重,或在吃药期间症状或指标慢慢加重,超出认可范围的,为无意义治疗。
C、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因检查和治疗造成身体伤害,或因治疗引起新症状和新问题,此为伤害性治疗。
    (三)根据治疗效果检验,对申请检验单位的各项诊治技术的作出等级评判。
等级的评判以病人的治愈效果为最终考量,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首先摒除无效治疗。
2、对伤害性治疗,无益有害的,予以摒除;有益有害的,权衡利害,降低评判等级。
3、对病因不明,只针对症状的治疗,仅例为辅助医疗技术,限定其应用范围。
4、同等疗效下,对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治疗,提高其评判等级。对慢性病的治疗,提高本质治疗的评判等级。
5、手术治疗属姑息治疗范畴,亦属伤害性治疗,应限制其使用条件和范围。如做医疗选择时,在疗效评判上,应根据其伤害程度,相应降低该项医术的评判等级。

六、检验结果的处理

     国家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将检验结果,向社会公布,或根据结果发布就医指南。医院将本院开展治疗的疾病名称及报医疗管理部门审核认定,形成本院就医指南,公诸于众。让大众明白就医。医院开展不具备认定资格的项目,或得到有资格的医院的授权与指导,或涉嫌非法行医。
     已经国家验证有效而又安全可靠的医疗技术,由国家宣布推广和普及,各医院及诊所等皆可使用。不作重复验证。
     就医指南信息中的主要内容
1、每一种疾病下目前本院各自采用的医术是什么?是本质治疗还是姑息治疗?其治疗效果如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如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治愈还是控制血糖?如果是治愈,治愈时间是多长?复发可能性多少?副作用如何?后遗症如何?病人如何分期?预后如何?等等。其治疗的目标分多种,有针对症状的、有针对指标的、有针对整体治愈的。中西医各自表述。
2、每一种病有哪些检查手段和治疗手段?基本费用是多少?

七、举例说明

     以治疗糖尿病为倒,该病排列世界十大疾病之二,被现代医学西医称为不治之症,需终身服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不这么认为。谁说的有理,不能靠打嘴仗,且按上述的方法来检验一番。
(一)根据医学实验统计学要求的样本数量,选择参加试验的病人数量,假如不考虑重症,就只先轻症和中症两组,假如总数是200人,轻、中二组各选100人;然后由此二组病人自愿选择接受中医或西医治疗,假如各占二分之一,则中医组100人,其中轻症50人,中症50人。西医组亦然。
(二)中医和西医分别在不受外来因素干扰和有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作限定,但不离开自身的医学范畴。
(三)双方确定一个治疗的时间长度,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干预治疗的时间设计应相对较对,假如以一年为期。
(四)试验期间,各自按自己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指标、检查手段、治疗手段、用药、护理、饮食禁忌、运动方法等,并按自己的方式作好试验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和总结,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五)试验时间到期,对病人作最后一次检测后,停止治疗。各自总结,按科学实验报告的要求形成实验报告。
(六)设定一个访期,假如是三个月,双方名设计回访计划和方案,定期回访,形成回访记录。回访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七)按本文的“疗效检验的评估标准”,疗效检验评判组根据中医、西医双方提供的实验报告和回访记录进行检验和评估。首先评出双方本质治疗项目数及姑息治疗项目数。再评判出双方的治疗中:无益和无效治疗多少项,伤害性治疗多少项,病因治疗目标与完成度,指标治疗目标与完成度,症状治疗目标与完成度,回访期指标与症状变化情况等。
     评判组按事先设定的评判打分表进行打分。对无益、无效、伤害性治疗减分,对有益有效的治疗加分,结合程度、完成度、回访反弹情况确定加减分值,对本质疗法和姑息法事先设定一个加权指数,与评判分相乘。最后合计得出中医和西医在本次对比试验中的疗效检验评判分数。
最后要说明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不作为疗效检验因素,而作为推荐指数。消耗低的推荐指数高,消耗高的推荐指数低。

  
 
    作者介绍: 刘加平,男,笔名杏园春晓,泸州中医师。原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爱好国学、深研中医二十余年,2014年提前退休,专心从事国学和中医文化推广,同年考取师承与确有专长医师资格。坐诊多年,求医者众,医名远播。善治各类疑、难、重、大疾病。早期临床医案和心得在民间中医论坛发表,深受欢迎,点击量超100多万,受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关注并约稿,于2011年结集出版中医著作《经方修习日记一一我是这样学习中医的》。2011年应邀为西南医科大附属中医院国家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并成为《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编委。系泸州市《快乐中医》讲座发起人和主讲人之一。参与筹建了泸州市民间中医学会(筹),并担任副秘书长,协助筹办了四届民间“药王会”和泸州“非常中医讲坛”。  

来源:健康在线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