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病逝 曾登时代周刊 享年85岁

2013-03-19 07:56 | 来源:

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昨日病逝 享年85岁(图)

2013年03月19日 01:07
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昨日病逝 享年85岁(图)2013年03月19日 01:07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孙彬


点击进入下一页

吴仁宝

吴氏家族

点击进入下一页

风雨华西村

原标题:华西村老书记走了

据新华社电(记者 孙彬)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8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当家人

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人们亲切地称吴仁宝为“老书记”,因为从1957年开始,吴仁宝在华西村党支部、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整整干了半个多世纪,他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华西村由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

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吴仁宝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上世纪末,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个不停地引起中国农民兴趣的“共同富裕”神话,正是由于吴仁宝50多年的直接领导而实现的。

为了得到吴仁宝的指导,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到2006年,华西村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扩展到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5万人口。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2012年11月28日,江苏华西村“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华西村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2012年11月28日,江苏华西村“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华西村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他是华西村著名“景点”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华西村为前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他出版了《吴仁宝文集》《吴仁宝箴言》《社会主义富华西——吴仁宝宣讲报告集萃》等著作。为此,吴仁宝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和“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

华西村的村口,竖有一面巨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吴仁宝的两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参加工作近60年,作为中国首富之村的“当家人”,他却给自己立了一条“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当华西村农民已住进第六代别墅,吴仁宝现在依然居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简陋老房里。

吴仁宝是个名人,但外地游客和参观者要见他一面并不难。曾经每天上午10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华西村民族宫会堂,为游人作一场或多场报告,介绍华西经验,并满足大家与他拍照合影的愿望。面对一批批来听报告的游客,村里一位导游感慨地说,华西村最有名的“景点”还是老书记。

综合新华社报道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遗体告别仪式22日举行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遗体告别仪式22日举行2013年03月19日 00: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吴仁宝今年1月被诊断出肺癌,与疾病斗争了2个多月后,于18日晚6时58分不幸去世。据华西村副书记孙海燕介绍,吴仁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在工作,“老书记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全国两会的精神念给他听,并留下了‘把华西建设好,造福一方百姓’的遗言。”

这个精神矍铄、江阴方言浓重、说话掷地有声的老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的缩影。吴仁宝生于1928年,改革开放以来,他带领华西村民坚持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首富村,早在90年代村民都开上汽车,住上别墅,过上了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他在村里极富威望,被人亲切地称为“老书记”。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庄共同致富,也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吴仁宝于2003年退休,退休之后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工作:他坚持在华西村民族宫大礼堂为慕名而来的农村干部和游客讲解他的故事和华西村建设新农村的经验,这一习惯也坚持到了他的晚年。由于语言生动诙谐,吴仁宝还有一些名言被人铭记,被称为“吴仁宝箴言”。例如:“我要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
 

吴仁宝病后获中央领导关心 曾被指限制村民自由(图)

吴仁宝病后获中央领导关心 曾被指限制村民自由(图)2013年03月19日 02:32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华西村85岁老书记吴仁宝逝世

2009年8月12日,吴仁宝在华西村幸福园与村民交谈。他的身后是当时正在建设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 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昨日,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罹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1961年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今年1月6日,吴仁宝在上海查出肺癌。昨晚,华西村副书记吴精福介绍,经专家会诊,吴仁宝当时已是肺癌晚期,不能再做手术,家人决定回家保守治疗,中间因病情严重,又前往上海住院一周。第二次从上海回家后,吴仁宝已不能讲话,直到昨晚6时58分与世长辞。吴精福说,吴仁宝生病后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关心,并派出专家。

昨晚,华西村党支部、村委会已组成治丧委员会,商讨追悼事宜。

■ 个人简历

吴仁宝

1928年生,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从22岁起先后做过村支书,乡长,江阴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县人大副主任(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兼任华西村村支书),1987年回到华西村任大队书记,并出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

生前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作为中国著名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吴仁宝分别是3届全国人大代表、3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中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他已被列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综合新华网

■ 语录

做干部“三不倒”

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那如何才能会不倒呢?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

提倡“一村两制”

我们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我认为,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公私双富有。

据新华社

■ 逝者

“中国最有名的农民”

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

1928年11月,吴仁宝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33岁开始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卸任。他的儿子吴协恩经过选举,成为他的继任者。

在吴仁宝治下,华西村走上“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1999年,华西村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04年,华西村将周围的华明、泾浜、前进等十多个村合并进华西村,组建大华西村,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

如今,这个江南小村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上缴利税8亿多元。村民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

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干扰

华西村如今仍是“集体公有制”经济,没有进行过分田到户改革,全村的土地、住房、产业、小轿车都属集体所有。

吴仁宝在没有成为“明星”之前,他带领着华西村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干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村子跳忠字舞、背语录时,吴仁宝提出“多插一棵秧,多种一亩地”,结果,华西村生产猛涨。

全国割资本主义尾巴,吴仁宝发现市场上物资紧缺,带领村民偷偷建农具加工厂。

吴仁宝说,村子发展要符合实际,适合他们的就坚持,“遇到不符合实际的,上级来检查,就表面应付,不顶撞,但就是不做。”

“最好别讲模式,最怕讲模式”

1980年,江苏江阴县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提出自己的方案,将全村600多亩良田交给30人耕种,剩下的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村办企业中。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

吴仁宝没有这样做。他说,华西村每人半亩地,分下去人们吃不饱也饿不死。

上世纪90年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到华西村研究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吴仁宝对他说,“最好不要讲模式,我最怕模式”。他认为,只要是发展的好办法,哪种适合走哪条。

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只做村支书,一干几十年。

宣扬自己思想,带孙媳做翻译

华西村成为当地的一大景点,各地前往华西村取经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卸任华西村书记后,吴仁宝外事工作基本就是演讲,接待。听他谈话的人都会对他手不离烟印象很深,尽管已80多岁高龄,仍一支接一支抽。

为了让来访者听清楚自己的话,吴仁宝每讲完一句话,他身边的人会马上大声用普通话翻译。在大会上,吴仁宝曾带着孙媳妇做翻译。

吴仁宝喜欢宣扬自己的思想。即使是一个村干部代表团到华西村考察,他也会在“金塔”顶层的大会议室里作报告。

不认同限制村民自由

华西模式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吴仁宝搞一言堂。还将村民限制到村里。

对此,吴仁宝说,说华西村搞平均主义,他承认,每个人的财富确实差距不大,但说限制村民自由,他不认同。他说,村里有人三进三出,最后还是选择回来跟着他干。

记得有一人去外地做上厂长,村里请这个人回来,当事人回应:“好马不吃回头草”。没过两年,这个人在外面生意失败,又要回来,村里有人开玩笑叫他“好马”。

只吃清汤面,一天八九个蛋清

吴仁宝几十年来,若不外出,每天在家吃饭。

他吃饭只吃江苏常见的清汤面,一天三顿都是这个。

每顿煮几个鸡蛋,一天一共要吃八九个鸡蛋,但只吃蛋清,不吃蛋黄。

致富之后,吴仁宝和老伴住在老屋里,睡了几十年的木板床没有换过。

据新华社老记者回忆,近几年,华西村建立了体检中心,添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派特CT体检设备,2000多位村民中有的已经检查了三遍,有的检查了两遍,其中8个人被检查出早期癌症,通过治疗康复了,可吴仁宝自己却一次也没有去检查过。

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晚上很早就入睡,生活很有规律。

退休后,吴仁宝对社会发生的改变也有深刻体会。2008年,吴仁宝对记者说,你不要只看到莺歌燕舞,下面有些地方还是很困难的啊。

家属们要他少说一些话,他给自己定三个要求,说话注意,做好建议,管好自己。

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华西村成功后,吴仁宝在村里建了十几座金塔以及缩小版的世界名胜建筑,他说要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这些美景。

吴仁宝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2011年华西迎来建村50周年,展现给世人的,是价值3亿元人民币的一吨重金牛、列中国第8位的超豪华新农村大楼。

当时83岁高龄的吴仁宝说:“最早的时候,我想干到60岁,再后来我想干到70岁、80岁,现在,我要继续再干到88岁,为华西未来50年发展夯实基础”。

2013年3月18日,85岁的他与世长辞。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涂重航

评论:带头人去留决定华西村未来


         “这种家族控制式经营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已经不是集体所有制,不是社区共同所有”,党国英认为,这也就决定了这种模式本身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他们对拥有个性的领导人极其依赖,带头人的去留将影响村庄未来的命运。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在规模宏大的50年庆典之际,随着阳光下的一面被媒体曝光,激发新一轮争论,华西村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2011年11月29日,凤凰网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党国英分析称华西村这些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之所以发达有着特殊原因,对拥有个性的领导人极其依赖,领导人的去留对村庄未来的命运会有重大影响。其发展模式的形成有特殊背景,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模式不具有广泛推广、复制的意义。

江浙其他一些村镇,没有明星村镇的品牌,但那里的老百姓很富裕,生活过得又有很大的自由度,也值得肯定。中国的土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让这些镇和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竞争,体制优劣也许更会一目了然。

对华西村的质疑声音从来没有沉寂过。大量乡镇企业倒闭,为何华西村这些乡镇企业能够发展?支持华西村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人民公社制度,所以发展好。与此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类似华西村这样的明星村富裕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搞土地大包干,而是因为他们有了乡镇企业,工业发展了才允许他们对农业进行补贴,把集体耕作方式坚持下来,靠工业养了效率较低的农业,如果全国都这样,不搞承包制的话,那中国农业岌岌可危。

党国英认为类似华西村这些少数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形成发达的工业经济有多方面的特殊原因:带头人的个人魅力,带头人营造的对农民的特殊影响方式等,有的村庄在起步时大量使用国家贷款也是经济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经营性、商业性的活动根本不适合搞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本身可以存在,实际上是社区共同所有。而社区共同所有,如同一个壳资源,容易被利用做其他的事情。”其中,搞家族式经营则最有生命力,而家族式经营有一系列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拢住人心,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家族控制,“不止一个这样的村庄为了防止权力分散引发的控制力减弱而采取了家族内部继承权力的做法。”

“这种家族控制式经营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已经不是集体所有制,不是社区共同所有。如果严格按集体所有制的要求去经营商业活动,反倒不会有效益。后来华西做过一些产权结构调整,但大的格局没有变化”,党国英认为,这也就决定了这种模式本身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这些村庄对拥有个性的领导人极其依赖,他们的去留将影响村庄未来的命运。

党国英曾经几次到过华西村,但因时间安排紧张,也因在华西接触村民不方便,没有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老有门卫,住他们的宾馆可以,进他们的社区找农户极不方便”。因此,他通常不愿意对华西事务发表具体看法,更愿意相信理论,做一些一般性趋势性判断。党国英提出判断一个制度好坏,大体上有几个标准:第一,效率究竟如何;第二,平等状况究竟怎么样;第三,社会稳定状况怎么样;第四,可持续发展前景怎么样。

首先,关于效率。党国英分析华西村是利用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各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又利用了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因此,其效率究竟有多高?不敢断定。

第二,关于平等,媒体已经报道了很多,中心村、周边村,外来工,有区别对待;包括内部一些大股东小股东。

第三,社会稳定方面,据媒体报道,拥有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村,目前有民兵3000多人,其中联防队员200多人,即使如此,周边村与中心村的矛盾开始公开化,甚至有部分村民准备游行。

第四,可持续前景。党国英分析,华西村现在占地三十平方公里,如果按照一般的城市标准,可以至少容纳三十万人,现在华西村已经不是农村而是城市,农业几乎没有了。“它的容纳能力其实是很低的,简单说在这么优质土地的一块地方,土地利用率其实不高。”

党国英提出,像华西、南街这样的明星村,应该是农村城市化的榜样,而不是农村建设的榜样。应该先行“村改市”试点,“因为这些村已经有数万人口,如果按照城市标准去建设,未来的发展情形会有很大的不同。”

他同时指出国家的改革应该给些村庄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应该和其他村庄平等竞争,而不应受到特殊关照。党国英也走访过浙江许多私人企业为主的地方,他曾这样写到:“那里的老百姓很富裕,生活过得又有很大的自由度,它们没有明星村镇的品牌,但能做到藏富于民,也是值得赞赏的。中国的土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让这些镇和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竞争,体制优劣也许更会一目了然。”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