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泸州4月29日讯(曾佐然 记者 初旭)近年来,泸州泸县紧紧围绕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发展定位和“两化互动强县、文化旅游兴城、产业新村富民”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进程,通过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初步构筑起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50.6平方公里、人口39万,城镇化率达到34.4%。
规划先行 强化规划龙头地位
制定规划体现前瞻性。泸县与多个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先后编制了《泸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泸县旅游总体规划》、《泸县城西湿地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泸县城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九曲河中心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泸县宋城项目建筑及景观方案》,以及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大型户外广告、燃气、排水等专项规划,县城、集镇、中心村三级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落实规划体现严肃性。树立“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分别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和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主任委员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凡城镇规划区内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公共建筑及重要地段建筑、规划的局部调整等,须经专委会严格评审,1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方案需经规委会审查通过,方准实施,从而有效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完善规划体现实效性。以总规为引领,在控规的制定和具体实施中,针对具体实际情况,需作调整补充完善的,以实效为原则,按相应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兼顾多方的利益和全县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务实的规划理念。
做大做靓县城 打造舒适城市“客厅”
做大县城。推进园区9号线至港城大道道路建设,尽快形成2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主骨架;推进县城西进,做大城市规模,开发产城一体的城西新区,统筹建设工业生产区、商住配套区、休闲旅游区;开发景城一体的城南新区,依托玉蟾山景区,综合集成旅游、商业、地产、娱乐、交通等设施。形成“主城核心区、城西新区、玉蟾新区”的总体格局。
做靓县城。近年来,泸县县城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出优美宜人的城市“客厅”,充分展现了“人文生态田园县、绿色现代产业城、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县城定位。
抓“三创”工作提升城市品位。2012年以来,泸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的工作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使全县城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先后投入10多亿元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县城道路实现全域“白+黑”,街灯节能改造、绿化景观塑造等工程全面完成。
抓项目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城西湿地公园、九曲河中心公园、城西学校、城西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县城规模;开发建设康桥半岛、天立·翡翠城、新立·蓝波湾、龙城御庭等高品质住宅小区,提升城市魅力。
抓园区建设强化产城互动。规划建设城西工业园区和城西新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医药园区和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医药园区、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稳步推进。
发展特色城镇 推进城乡一体建设
着力保护历史文脉。依托玉蟾山、龙脑桥、玉龙湖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实现城镇融入大自然。龙桥文化生态园在2013年获中国美丽乡村称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玄滩镇、云龙镇分别被评为四川省第一批和第二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2013年,泸县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兆雅镇新溪古街、方洞镇石牌坊村编制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了玄滩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立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通过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最大限度的保护古朴风貌和民俗,并有机融入现代生活。
加快建设特色集镇。发挥玄滩等镇传统商贸发达的优势,建设商贸型城镇;发挥云龙等镇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建设工业型城镇;发挥立石等镇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建设休闲旅游型城镇;发挥喻寺等镇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资源加工型城镇,逐步完善“一核四副多节点”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有序推进新村建设。以承载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为基本思路,全面推进立石镇玉龙、得胜镇梵音寺等新村综合体建设,实现村民的有效聚居。以突出当地特色产业为发展方向,有条件地壮大绿色有机农业,培育绿色、有机品牌,实现产村相融。充分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机遇,引导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扎实推进以 “宜居”和“乐业”为核心的城镇化。打造特色镇、村级聚居点,梯次分布的格局,使城镇化建设更趋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