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候鸟”返乡苦中有梦:一样的归心 不一样的行囊

2017-01-19 10:31 | 来源:

图:1月17日,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带着行李走进南宁火车站候车/中新社

  大公网1月19日讯(记者方俊明)今年1月13日,被称为中国年度人口“大迁徙”的“春运”正式开始,据官方预计,1月13日到2月21日这40天内,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而号称“春运主战场”广州火车站这几天也“硝烟四起”,夹着烟雾的冷风吹乱了熙攘中返乡的表情。年复一年,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民工们好似“候鸟”一般,叫苦不迭却也习以为常。步履匆匆的,不仅是回家,更是人生。不一样的行囊,一样的归心似箭,每个“候鸟”都有他的故事,有泪亦有笑,有蜕变有坚持,更有牵肠挂肚的梦想。

  脚步辗转,大包小袋,左冲右突,这就是“回家”。

  “我俩就是这样挤进来的,脚板还酸着。”四川人李建兴和妻子正缩在午后的火车站广场候车区角落里。

  一支冒着烟的廉价香烟,连同一张暗黄且起皱的脸,42岁的李建兴看上去像是50多岁模样。夫妻俩依偎着席地而坐,大口地扒拉着热辣辣的泡面。“提早一晚就到这了。”李建兴笑言,每年春节前都跟老婆来个“车站一夜情”。从粤东北的河源工厂到广州,因赶路上了“野鸡车”,兜转了多一倍时间。

  不会“刷票”只好找黄牛

  谈及“一票难求”,老李倒是没什么愤懑,乾裂嘴边的浅笑显得从容。“电话订票总是打不进,网票一上线即被抢空。什么‘抢票软件’,今年还曝出‘刷票云技术’,我们都不懂弄”。

  “最后,通过老乡与‘网络黄牛’接上头,但每票加收手续费是正常票的一倍以上。”老李说,抵四川后,还要转乘逾3小时大巴,到镇上再搭摩托车入村。“到家后有散了架的感觉,人都瘦几斤”。

  对于成千上万的民工而言,辗转倒腾成了一项基本“技艺”。多年来,他们对“人在囧途”各环节已烂熟于胸,即使偶尔出点小岔子,也总有招化解。

  不同于想尽全力融入城里的李建兴夫妻,在候车区另一角的张永顺却急于“逃离”城市。为帮手照顾两孙,61岁的他和老伴一年前走出湖南农村。“村民都羡慕我俩到城里享福了,但城里节奏太快,更没乡下随便串门的自在,空气更没得说了……这副老骨头还是属于农村。”

  在张永顺旁边的行李袋上,坐着16岁的孙子,右手老练地夹着支烟,轻托着右腮,左手玩着手机游戏,2岁孙女趴在张永顺的老伴背上,溜着大眼睛望着周边的汹涌客流,张永顺摸了摸孙女的小脑袋,对记者苦笑说,孩子们随着大人东奔西走,早早就混入春运中了……

  李建兴有个留守乡下读初三的女儿。他看见女儿微信朋友圈新发了一句“彷徨,但笑了”,将总是嘻哈哈的老李瞬间“打败”了,他用力抿了抿嘴说:“她是因要中考而彷徨,也因我们回家而开心。”

  盼孩子不再上流水线

  “离开孩子挣钱,还是守着孩子‘穷活’,是人生难题。”李建兴叹道,“虽然‘二胎’全面放开了,现在都不敢考虑”。女儿以后上高中、大学,动辄要十多万元,不外出打工就供不起。

  “希望孩子今后不像我俩在工厂做流水线。目前好多工厂都要‘机器换人’,但自己‘脑壳里没得货’。”李建兴已打好盘算,“过年后,我俩都报读自动化技能培训班,否则就被淘汰了。”

  春运人口“大迁徙”的背后是钟摆式生活的“半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也催谷着民工们加速转型升级。也许,他们思想变革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但他们的“盘算”,可能将汇聚成历史的潮流,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未来。

  “90后”民工:“在家做梦也想广州”

  相比老一辈民工的谈起回家就叹一路艰辛,“90后”民工的返乡路虽然也有曲折,但更热衷沿途看看风景,心情也被刷上不一样的颜色。

  “返乡就是一趟家的旅行。”24岁刘谦华连续两年租车“自驾游”返四川老家,虽然这开销远比火车贵,仅一个回程要花掉他整个月工资。

  “说走就走,赏不同风景。”刘谦华出发时发了微信朋友圈,诗句般描述自己的心情。但全程超1400公里,尽管和老乡互换开车,但沿途中不时增添了“车龙”、雨雪天气等意外风景,当诗般的远方交叉着风雨兼程,让归途五味杂陈。

  相比刘谦华追求“衣锦还乡”,同样“90后”的湖南人胡啸“其实不想回”:“一回到村里就想着出门。”

  虽然现在村里也铺了水泥路,盖起了不少新房子,但没有大城市的“不夜天”,网络也不稳定,一条微信都要刷个半天。

  “我不想像老一辈那样盯着‘一亩三分地’不停盘算,想换种活法。”胡啸南下广州4年,仅第一年春节回家。“当时待家里一周,连梦里也梦回了广州”。这几年,他辗转多家工厂,也换了多款手机和女友……“不过,看到周边不断长高的楼房,自己却连买楼的零头钱也挣不了”。

  对于不少“90后”民工而言,家乡能回去却无法安心住下,城市易进却难以融入。他们用城市的眼光看农村,用农村的眼光看城市。这种视角,注定了他们的纠结。

  留穗保姆:送夫返乡看儿女

  早晨,阳光在人头攒动中跳跃,“刚刚送了老公入站,我自己无法返乡陪儿女过年了。”39岁的云南人陈晓娟望着广州火车站入站口流水般的人群,心似乎瞬间飞回家。

  陈晓娟在广州做保姆多年,常常要住家看护老幼,但对于自己的家,成了奢望。特别是每逢春节,思来想去,无法两全。“车票根本抢不到,‘黄牛票’又涨价翻倍,而春节期间能多赚几倍工钱”。

  “今年超过80%的保姆都要回家过年。”记者从广州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到,即使愿意留下来,也提出“工资涨三倍”的要求。特别是岁末年初迎来“二胎”出生潮,月嫂的月薪在7000到1.5万元(约合港币7930元至1.7万元),较之前增40%;而春节期间,日薪平均上涨3倍。

  “老公在广州餐馆打工,乡下有老有小,一对儿女都在读小学,开支好大。”陈晓娟心中显然对这笔帐算了无数次,似乎永远都追不上物价,最让她头痛的是,房租直线上升,一年涨了30%。

  “今年仅老公一人回家,省下我那往返车费二三千元,算是捎给家里的过年礼物了。”陈晓娟叹道:“火车站人来人往,本来老公不要我来送别,但到火车站转转,感觉离家就近了!”

  行囊重与轻两代打工人

图:“90后”打工妹小慧/大公报记者方俊明摄

  背上背包,扛着蛇皮袋,拎着塑料桶,这就是56岁湖北籍民工郑伟强的全部行囊。这些老一辈民工的传统“春运符号”,在新生代民工身上悄然改变。相比老民工们的回家即“搬家”,年轻民工们无论从行李还是从心态上,都“轻”装上阵。

  “春运人太多,候车要耗几个钟头,塑料桶便可当櫈子,蛇皮袋可靠背,连外套也是热了冷了方便穿脱。”郑伟强仍仔细地将车票与广州火车站广场大屏幕列车信息,一个字一个字反覆核对了几遍后,才长吁一口气,轻轻地抹去票上的汗迹,小心翼翼地把票放入内衬衣袋里。然后,他从裤袋掏出一包挤压变了形的香烟,狠狠地吸了几口。

  郑伟强费了很大劲才为记者打开了他那裹得密实的蛇皮袋,除了一堆岭南土特产外,还有特价买的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以及给孩子的点读机、新衣服等。“平日都省吃俭用,不多攒点年货就不好意思回家”。

  不过,“90后”务工者对老郑这套价值观颇不以为然。

  “就算没剩馀钱也回家,何况家里也不缺我挣的这点钱。”一身粉红外衣、打扮时髦的小慧拖着拉杆箱,在候车区悠闲地玩着手机 。“我好多朋友都买了卧铺票,若是站票就宁愿不回家了”。

  “没必要给自己增加负担,年货早就网购快递回家了。”小慧轻松地打开拉杆箱,向记者展示随身带的手提电脑、大耳机和三个充电宝等,“路上‘网上冲浪’打发时间的”。

  她笑言:“父母对我们年轻一辈要求很少,只要把自己带回去,就是给家里最好的礼物。”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