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国际护胃日:关注胆汁反流危害 建立统一诊断标准

2016-04-08 09:00 | 来源:

    4月9日是第10个“国际护胃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发病率高达80%,近年来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国际护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来共同关注胆汁反流性胃炎这一危险的“多面杀手”。

    胆汁反流临床十分常见。长期的胆汁反流可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甚至胃癌、结肠癌的风险,同时也会引起各种消化不良症状。目前胆汁反流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相关性疾病的诊治尚无全国标准,给胆汁反流的治疗造成了阻碍。

    胆汁反流发病率高 引发多种相关疾病

    胆汁反流的发生率非常高,调查显示,中国仅成人食管胆汁反流人数可达1400 万。美国一项研究对 40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单纯酸反流患者仅占 30%,胆汁反流与混合性反流分别为13.5%和 56.4%,且酸与胆汁混合反流对食管损伤更为严重。

    胆汁反流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病因还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功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病因学确认后,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要进一步明确。治疗方面要缓解症状,阻断发病机制,去除病因,促进黏膜修复。如果仅作为慢性胃炎的病因则考虑对因治疗。

    胆汁反流还与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等肿瘤相关。专家表示,对巴雷特(Barrett)食管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并不能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病率,胆汁反流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还可诱导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 2(Cdx2)基因的表达,而后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研究证明脱氧胆酸促进小鼠肠道息肉生长,增加肠道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和肠道菌群参与胆汁酸代谢后产生促癌因子有关。

    胆汁反流亟需统一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胆汁反流和消化道很多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但目前胆汁反流性胃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有必要提出相关的诊断标准并明确疾病的治疗方案,从缓解症状、阻断发病机制、针对病因、防治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相关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与消化不良相似,部分患者有胆汁样呕吐和口苦的主诉。目前虽无诊断的金标准,但可结合症状、既往史、胃镜检查及组织学特点等来诊断。

    在症状上,胆汁反流患者可能有胀痛、灼热、嗳气、餐后饱胀等消化不良的非特异性症状,而胃镜下则为慢性炎症的表现,如颜色不均匀、充血质脆等。胃内可见胆汁,黏液池变混浊或有结晶斑附着。病理改变中很重要的是“胃小凹上皮增生”,这是胆汁反流的典型组织学表现,可能会成为临床上简便且易于推广的金标准。此外,目前临床上大部分胃黏膜活检报告中提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是真正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是局灶性的腺体萎缩,是胆汁的反复反流引起的。这类胃炎的治疗方案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案相反,需要抗胆汁反流和制酸治疗。

    相关专家指出,胆汁酸不是致癌物质,但其代谢产物如石胆酸可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一项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中有16.4%的患者伴胆汁反流。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应进行对因治疗,如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上海一项14 家医院的多中心观察,纳入180 例难治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研究将患者分为四联药物治疗组(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胃复春)、三联药物治疗组(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胃复春),共治疗12 周。3 周后症状评分,12 周后进行胃镜复查评分。结果四联组3 周总有效率为 81%,12 周症状评分总有效率93%。胃镜复查评分总有效率为 87%,与三联药物52%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