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食品安全维权八成是“职业打假人”

2016-03-16 08:54 | 来源:

 去年,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维权案件数量随之猛增。

  记者昨天从市二中院一份调研中得知,超过8成案件的原告是“职业打假人”,而他们关心的重点是食品包装瑕疵或是问题多多的保健品,对于真正威胁人身安全的食品问题,涉及的很少。

  食品安全案增长近5倍

  据市二中院统计,2014年和去年审结食品安全纠纷案件分别为9件和51件,食品安全纠纷案件数量增长了近5倍,且在消费者维权纠纷案件中的占比也从25%攀升至47.2%。

  然而,这一数字的变化,并非代表着“全民打假”时代到来。

  从诉讼主体看,职业化维权趋势颇为明显。在法院2014年审结的9起食品安全纠纷案件中,“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的有5件,占55.6%,而去年审结的51起案件中,“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的有42件,占比高达82.4%。

  “《食品安全法》为消费者主张十倍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尤其是‘职业打假人’诉讼的积极性。”市二中院副院长苏丽英介绍道,“职业打假人”通常在短时间内针对同一被告、同一事由提起多起诉讼,被告均为零售商,且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知名度较高的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

  苏丽英介绍,一些大型百货商场、连锁超市,把食品安全风险转嫁给供货商,怠于履行进货查验和如实记录义务,在诉讼中往往无法提交查验证据。此外,一些超市、商场没有及时下架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也成为主要诉由。

  打假人多关注标签瑕疵

  此外,市二中院还发现,食品安全纠纷仅在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领域多发。“这和打假的难易程度有密切关系。”苏丽英介绍,质量等级、执行标准、添加剂是否合法、使用功能与宣称的是否一致等事项多印刷在食品外包装上,属于通过观察即可查明的事实。特别是对于“职业打假人”,这种包装标注错误,是最容易索赔的项目。而保健品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添加剂未明确标示、故意夸大使用功能等,而且由于保健品价格一般较高,索赔利润较大,也是“职业打假人”青睐的对象。

  “‘职业打假人’更多关注食品标签瑕疵,真正能举证食品本身质量危及消费者安全的案例并不多,打假更应关注食品安全本身。”海淀法院朱珺法官表示。

  法院建议

  购买食品后应留存小票

  对于食品问题,法院建议有关部门对生产者、经营者动态监管,建立“黑名单”机制,对出现过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实施一定期限甚至终身的市场禁入。同时,对于问题较多的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进口食品领域应进行重点监管。

  苏丽英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后,要养成留存购物小票、索取发票的习惯,这样才能有证据维权。遇到食品问题,可先拨打12315寻求帮助,也可直接提起诉讼。

  记者时评

  食品打假,别变成只是“职业打假人”的事

  对待“职业打假人”,有人认为他们是黑心企业的克星,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善于“找茬儿”的投机者。但从我国法律容忍“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来看,他们确实起到了震慑不良商家、净化市场环境的良性作用。

  但是,对于食品打假,记者认为更应该是一件“全民运动”。

  法律提出了10倍赔偿,其目的并不在于让消费者赢利,而在于提高维权的积极性,真正杜绝问题食品,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而“职业打假人”的性质,正如王海曾说的“打假从来与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因此,想靠“职业打假人”维护全民的健康权益,显然不切实际。

  除了提高赔偿金,如何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减少维权成本,也是有关部门应考虑的问题。另外,除了走繁琐的司法程序,广大消费者也希望政府部门,能通过更直接有效的行政手段以及经济手段,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只有让真正的消费者维权不再难,大力压缩黑心商家的生存空间,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得到真正改善。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