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草园地 > 正文

游泸州报恩塔:传承孝道 体会感恩

2012-12-14 14:30 | 来源:

原标题:游泸州报恩塔:传承孝道 体会感恩

泸州报恩塔

银杏树叶儿满天飞舞,便到了一阵秋雨一阵凉的季节。顶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再登报恩塔。雨中登塔,别有一番滋味,虽不见浩渺长江的波光潋滟,秋水长天,但风掠云卷,霏雨墨烟,平添了怅然怀古的思绪。

来到四川省泸州市江阳中路的报恩塔广场,迎面映入眼帘的便是报恩塔,它因塔体雪白,又名白塔,是泸州市的标志性古建筑。据塔底碑刻记载,报恩塔是南宋泸南安抚使冯楫于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修建成的,1991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天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报恩塔以“报恩”为名,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冯楫年幼丧父离母,后来他官拜泸南安抚使,寻母无着。一次在他生日时,乞丐们群集衙门外求食,其中一个瞎眼老太婆感叹说:“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如果他在,我不会流浪在此的。”冯楫听说后将她请进府中,问其儿身上有无印记,瞎眼太婆说:“我儿子是联臂双胞胎,用刀分开后,一生一死,活着的儿子手臂上有长长的疤痕。”冯楫当即下拜认母,并跪地舌舔母亲的眼睛,母亲眼睛因而复明。冯楫不仅是宋朝高级官员,也是虔诚的佛教信士,自号“不动居士”,佛学造诣精深,他为报佛恩、母恩而修建了此塔。不论故事真假,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孝文化的传承,“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由生也”,天大地大,母爱最大,“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报恩塔蕴含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穿过音乐喷泉,拾阶而上便到塔底。报恩塔坐西向东,塔高32.16米,塔体呈八边形,层层上收。塔身直接修建于基台上,塔座边长4米,占地近百平方米。仰视塔体,报恩塔为密檐式砖塔,仿木结构,七级双檐楼阁式,塔身四面开窗采光。底层檐下呈砖砌仿木拱形,再往上,每层檐下雕有瑞兽、琴瑟、经卷、如意、连枝等浮雕装饰,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尖尖的塔刹如春笋般向上生长,塔由基座、莲台、相轮、华盖、宝盖、宝珠组成,塔基四角有四个金刚力士牵铁绳以固定塔身。昔年塔尖有金色青铜宝顶,每当旭日东升,宝顶绽放霞彩,故有白塔朝霞美称,被誉为泸州八景之一。

从东侧的券拱门步入塔内,便置身于佛的世界了。塔内现存82龛,320余尊造像,造像分两类,一类为佛、菩萨,一类为佛传故事。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加上“文革”时期的人为破坏,部分造像已面目全非了。

塔的底层面门的塔心柱脚窟中,供奉着全塔主像——释迦牟尼。佛后雕塑帷帐门,倒斗形藻井,藻井后壁开龛作佛舟形背光。佛身着袈裟,结迦跌坐于束腰圆形须弥座上,双手于胸前结转轮印。其两侧的菩萨立像,头戴宝冠,发丝漫垂,肩披条帛,戴有胸饰,体态婀娜多姿。塔内为穿心柱式踏道,沿塔内石梯左旋而上,从第二层开始,塔心柱脚面、楼道两侧开凿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长方形小龛石刻造像。造像包罗万象,佛传的、民间的以及传说故事里的。塔内的佛雕精密细腻,充分运用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线刻等技法,线条明快,颇具宋代雕刻秀丽的风格。穿过百尊造像登上第七层,临窗东望,从楼与楼的间隙看到了烟雨蒙蒙中的长江,江对面模糊一片。钟鼓楼的钟声在雨中穿梭,深沉清远,而报恩塔下的车水马龙,却添了秋雨的灵动。

报恩塔是我国保存至今的少数几座南宋砖石古建筑之一,它质朴、凝重、浑厚,透出空灵的禅意,在历史烟河里浸泡了800多年。春秋数易,报恩塔几经修葺,而今更加精妙绝伦。800年来,它向人们讲述着报恩的故事,传递着“孝”的文化,让后世领悟到佛的真谛。文/杨晓璐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