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草园地 > 正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谁来守护?

2013-05-18 12:35 | 来源: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主题

  近期,高校死伤事件频发:南京航空大学学生被舍友刺死;复旦大学发生室友投毒事件,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南昌理工学院一大一女生15日晚坠亡,警方初步排除他杀可能……人们在震惊和惋惜的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调查,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我省高校有13%的新生入学后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大学生、“象牙塔”中的骄子,快乐健康、无忧无虑,原本是人们对大学生的印象,为何心理健康问题在他们当中频频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谁来守护?

  嘉宾:郑克强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王敬群 江西师大心理教育中心副主任

  舒 曼 华东交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主持人:肖 蓓

  华东交大学生正在做心理游戏。

  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画外音:一出现校园恶性案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成为关注热点。但从数据上看, 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主持人: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如何?他们通常的表现是什么?

  舒曼: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其所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处于平稳状态。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调查,教育部直属高校学生自杀率平均为十万分之2.3。而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城市人口自杀率为十万分之10.89。

  以2012年华东交大新生心理测评为例,全校5500余名新生,通过测评了解到有486名同学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其中经过专业人员面谈和诊断,最终确认真正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0.32%。另外根据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有关研究人员测算,目前5%左右的中国人口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心理疾病。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大学生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王敬群: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如社会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只是这个群体较特殊,受社会关注度高。据调查,我省存在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占大学生总体的68%左右,这并不表示学生有心理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现象,社会中每个人在一定时间段都会或多或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且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13%,因心理问题退学的学生占退学学生总数的64%。

  主持人:目前,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哪些特点?

  舒曼: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研究显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适应性问题,包括环境、生活、学习的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及性意识困扰问题;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情绪失衡;学业问题,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成绩不理想;就业和发展问题。以上6个方面占全部心理问题的90%以上。

  同时,调研发现每年春季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期;层次分化较明显,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存在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的数量及比例有所增加,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严重;来自农村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自杀大学生中父母离异或父母关系不良占大多数;学业困扰成为导致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青少年阶段欠账 大学来补课

  画外音:近期,大学生“出事”的新闻屡屡发生。其实,其病因往往在青少年阶段就埋下了。

  主持人: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郑克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是社会上贫富差距、城乡矛盾在高校生活中的具体反映。30多年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过程中我们可能忽略了社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贫富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区域之间的差距,而这些社会上的差距一旦反映到学校,就会让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加之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日渐增多的选择机会,更使他们产生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社会变革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心理失衡。

  其次,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容易形成冷漠、依赖、自我中心、不善交际、缺乏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良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往往使一些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和排遣,进而导致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极端行为。同时,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小学过分强调学生智育的发展,认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考高分就是好学生。这样使学生极端看重分数,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王敬群: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长欲望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稳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面临的压力普遍加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加剧,由此引发少数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其次,是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一些学生从小缺乏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青少年阶段就欠了账,最后到大学阶段来补课。

  防微杜渐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画外音: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

  主持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心理问题要到问题之外寻找解决之道,嘉宾对此有什么建议?

  郑克强:学校应该抓好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打破班级限制,加强不同系别学生的交流,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整合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少数专职教师的事,而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要对全体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使教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舒曼: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一项重要任务。许多人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依然有排斥心理,如果通过宣传和普及,大家心理健康调节能力提高了,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几率也会相应降低。

  主持人: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舒曼:华东交大2003年建立了预防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并着力打造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心理健康形象大使等特色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随着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不断强化,但仍然不够。据调查,全校2万多名学生,有10%左右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也就是2000人,而实际前来咨询的只有500人左右。部分学生仍将心理疾病等同于神经病、精神病,认为只有严重到存在精神疾病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

  王敬群:目前高校开设相关学科的专业较少,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学历较低。在欧美国家,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试工具。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心理辅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教育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另外,国外高校一般每2000名学生就拥有1名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美国学校的心理专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我国高校通常每1万名学生才配有1名专职人员。我省于2011年曾提出,每3500名学生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但省内多所高校未能达到。如师大在校生3万人,只有5名专职心理教师。

  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重诊治轻预防”、“重补救轻发展”的倾向。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心理专职教师待遇低,职称评聘无保障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流失,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