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草园地 > 正文

肺癌防治公众常陷两个误区

2015-04-21 09:01 | 来源:

     我国肺癌发病已呈现出早期化、年轻化、女性化、腺癌化、多源化的新常态。针对这一态势,公众应及时更新防治理念,走出认识误区,提高早诊早治意识,了解现代精准治疗模式,争取巧治除患,实现长期生存。在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肺癌外科专家王俊发出上述呼吁。

  48岁的王女士平时无不良嗜好,最近体检却发现肺部有一个8毫米大小的“磨玻璃影”。多家医院均判定“早期肺癌可能性大”。虽然病变微小,且没有最终确诊,王女士还是决定接受手术。王俊采用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壁上打开了3个1.5厘米左右的小口,切除病灶,并做了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取样活检。病理化验证实,王女士患了原位肺腺癌,淋巴结没有转移,属于早期。由于采用微创技术,王女士术后第3天即出院,2周后开始正常上班。手术后不需要放化疗等任何治疗。

  王俊介绍,近年来,类似的肺癌病例越来越多,呈现出早期化、年轻化、女性化、腺癌化、多源化(多原发肺癌病例增加)5个重要趋势。这与传统概念上的肺癌病人以高龄老人居多、吸烟男性居多、晚期病人居多、鳞癌居多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与之对应的是诊疗理念、方法和疗效的新常态,即将胸部低剂量CT检查纳入查体项目,放宽低剂量CT普查的年龄和性别限制,以及早发现早期微小肺癌;提高医生和病人对肺内小结节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一旦高度可疑,及时采用微创诊断和治疗措施。早期肺癌疗效很好,且不需要进一步放化疗,如同切除良性病灶一样,大多不会对余生造成麻烦。

  王俊说,患者现在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发现小肺癌后,惧怕开胸手术或抱着侥幸心态,按炎症等长期观察,以至于随访期间发生扩散转移,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二是小肺癌切除后的患者不需要任何后续治疗,但患者出院后经人一劝就改变态度,到处看“专家”,常年吃中药西药,甚至把工作辞掉,长期在家“养病”,身体反倒越来越差了。王俊希望进一步普及最新癌症防治知识,关注和注意纠正癌症患者心态,帮助患者自信、乐观地生活。(记者 崔芳)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