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草园地 > 正文

宜宾夕佳山庄园 青山绿野中的文人大宅

2015-01-19 10:54 | 来源:

冯荣光 文/图

隐于川南青山绿野大自然中的文人大宅,为何选址坐南朝北面向长江,而不是师法传统,按照民宅正宗选址朝向坐北面南呢?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夕佳山庄园式民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古民居活化石”。

湖广填四川

车还未到夕佳山,眼前是浅山起伏、丘峦叠翠的川南田野风光。远远地突兀一座山岗,万木森森,气势若云。大凡形胜,必有佳景。我便猜想,这一定是夕佳山庄园了。穿过小镇,沿缓坡蜿蜒而上,清风凉气扑面而来,见一石牌坊,果然是夕佳山庄园。

庄园前面是一口池塘,几棵古树浓荫蔽日。站在这里极目远眺,视野广阔,无遮无挡。只见远方天际线上群山波伏,层峦叠翠,气势恢弘。这景象如众星拱卫,似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之势。庄园坐南向北,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它掩映在四周参天古树之中,万鹤栖息,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天然图画。

自然的玄妙,古宅的神秘,有多少人能解其中之谜。黄氏庄园在选址上曾引起后人争议,有人认为完全有悖传统,按正统的做法,大宅的朝向应该坐北朝南。其实,祖宗之法并非一成不变,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根据山形地貌建宅;民宅择址也常常依循“前有照,后有靠”的选址方法。如果宅址依传统而建坐北朝南,前无照,后无靠,则不伦不类,反而让人不可思议。黄氏庄园背靠青山,面朝大江,居有大宅非凡气派。西南交大季富政教授称“庄园选址是一大智之为,否则不能自圆其说”,是很有见地的。

夕佳山庄园位于江安县南20余公里夕佳山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最初为明末锡姓人家所建,故称“锡家山”。由湖北江夏迁徙入川的黄氏第一代始祖黄应江,也在此处择址建宅与锡家为邻,当时宅院规模并不大。明末清初的战乱逐渐平息,川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清代中、晚期,四川各地兴起了文人私家大宅的建房高峰,如温江寿安镇著名大宅“陈家桅杆”、平昌白衣镇著名的“吴氏府第”等。

清乾隆时,锡家因犯命案,举家搬迁,将宅院和田地卖与黄家。清咸丰八年(1859年),黄氏第八代黄学海聘请川南著名工匠曾备儒主持重建“锡家山”。黄学海作过巴县、永宁(现叙永)、隆昌、富顺等地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便在祖业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黄家宅院。黄学海深通儒、道之学,因此在宅院建筑布局上将儒家哲理,道家玄妙与园林风水融为一体,奠定了民居基本规模。

自明代黄应江起至民国黄秋铁,夕佳山庄园先后经历黄氏十一代人经营,逐渐形成了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落构成,房舍123间,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的庄园式民居建筑群落。在历经近四百年风云变幻后,如今保存完善,实属罕见。夕佳山庄园民俗博物馆李文堂先生介绍:庄园在共和国成立初期用作乡政府驻地,“文革”中又改作粮站。这么多年,庄园建筑虽有些损坏,但整体保存了下来。现在这里成立了民俗博物馆,对庄园做了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8年建立民俗博物馆时,取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定名,才改“锡家山”为“夕佳山”。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了“夕佳山”这个名字。

鹭鸟的天堂

黄应江在初建宅院时,请来当地堪舆先生看风水。按照风水的说法,住宅应当前虚后实。青龙、白虎、朱雀三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后山“玄武”不足,缺乏雄厚坚实的依靠。堪舆先生们提出两项补救措施:一是垒土加高,以壮玄武;一是植树增势,可招吉祥。黄应江采纳了后一个建议,于是在后山清除灌木杂树,遍植挺拔雄健的树种桢楠。经黄氏几代人的努力,桢楠蔚然成林,果然引来了无数鹭鸟安营筑巢。

春夏时节,上万只鹭鸟或蓝天下展翅翱翔,或枝头上追逐嬉戏,宛若白云浮动,美妙动人。黄应江这一选择,未曾料到数百年后,这里竟然享有“天然鹭鸟公园”之美称,成为难得一见的景观,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曾专程来此拍摄了专题片。这些鹭鸟在夕佳山生息繁衍已有几百年历史,让人称奇的是,鹭鸟每年都是在“三八”节上午归来,中秋节后第五天离去,归去来兮竟这般守时,自然这又成了令人难解的千古之谜。万千鹭鸟在夕佳山和游人如此近距离地亲密接触,平添了古宅许多祥瑞之气。

刘光第书匾

黄氏最为显耀和腾达的是第八代黄学海。在庄园前厅厅堂正中悬挂着一块十分醒目的“龙光永榭”匾,上款为“恩师黄学海惠存”,落款为“五省弟子刘光第敬赠”,原匾已不存在,由后人补书。刘光第是清光绪年间大名鼎鼎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四川富顺赵化镇人。因变法失败,1889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黄学海在富顺任教谕期间,刘光第曾拜黄学海为师。在黄氏庄园重建落成时,刘光第特向恩师敬赠“龙光永榭”匾,以示祝贺。

黄学海极其重视“耕读传家”,对后人影响很大。在前厅正中四扇带窗隔门上雕刻着“渔樵耕读”的四则故事,“渔”“樵”强调的是“处世”“耕”“读”则彰显的是“立身”之本,这充分反映了黄学海“耕读传家”的美德和处世立身的哲学。堂屋正梁上恭楷大书:“咸丰己未年九月二十八日立,木工曾备儒造;江夏应江祖公八世孙学海同男希孟、希曾重建。”这是黄学海第二次重建庄园的原始文字记载,也是黄氏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黄氏获取功名最高的是第十代黄中美。在文魁门前,有一根双斗桅杆,也叫“文星斗”,双斗桅杆有13米高,杆上有两斗,下斗比上斗大一倍,它是封建社会科举和等级制度的佐证,也是黄中美考取清代恩科举人取得功名的荣誉象征。黄中美于光绪乙丑年(1889年)中恩科举人,候选知县,历任江安县龙门书院山长,民国初任县议事会会长。黄中美继承先祖御医衣钵,悬壶济世。后闭门不出,潜心钻研医术,精通岐黄。晚年撰成《医罅刍言》《斯道必由》《医案》等三部医学著作传世。

黄中美第三次修建庄园,最值得一说的是戏台,自中客厅穿过工字厅,登上七级台阶便是家庭戏台。七级台阶在清代是有规定的,必须是家族中有经过皇帝封赐的人物,方能这样修建。台口左右华板上雕刻着戏剧故事《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人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台前立柱上有一副对联:“移影换形俨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达离合悲欢”,构思精妙,立意深刻。台前的落地罩精致绝伦,上面雕刻的内容有历史故事,如“黄道州发兵抗清”;有戏剧故事,如“别窑从军”;有取材于唐诗的,如“寻隐者不遇”等;有民间传说,如“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有的采用谐音、象征手法表现美好意愿的传统图案,如“挂印封侯”“富贵白头”“路路通顺”等,有专家称其为“集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之精华”。戏台前的宽阔长廊和美人靠,即是观众席。过廊作为“戏台”,不拘一格,方便随意。观者坐于廊下,既可观戏亦可登台唱戏,主客同乐,颇有创意。黄中美主持第三次修建,将庄园注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学艺术元素,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庄园传承到黄氏第十一代黄秋铁,完成了庄园第四次修建,此时已是民国,黄秋铁在庄园的四周修建高耸的碉楼,以保家人的平安,财产的安全。碉楼用条石压脚,开有小窗,高大而坚固。碉楼居高临下,可以瞭望四周,并可向来犯者开枪射击,显示了宅院的威严。夕佳山庄园是一部300余年宏大叙事的家族创业史、守业史、兴盛史和衰落史,深深打下了不同时代的建筑文化烙印。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